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房地产网
2021-01-25 20:17
编者按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背景下,大规模外延式、扩张型城市建设基本结束,中国城市发展普遍进入“减量化、内涵式”发展时代,城市更新成为提升优化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腾挪空间承载力、提高商业能级、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然选择。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住建工作会议,同时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2021年度重要任务来抓,同时明确指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对于积累了丰富城市建设、改造经验,拥有全产业链要素优势的各类房地产市场主体而言,城市更新事业是一次发展机遇,更是一项历史使命、一项时代功绩。
田傲云/文
一座伟大的城市,一定经历过更新、再生的过程。城市更新是一个新时代的新引领,其含意丰富,关乎经济发展,关乎城市宜居,关乎人文延续。
经历了连续数十年的规模化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普遍进入“减量化、内涵式”发展时代,“城市更新”成为提升优化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然选择。
2020年11月,住建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表了题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是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2021年度八大任务之一,同时明确指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助力城市更新。很多房企也开始紧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速布局,抢滩市场。据克而瑞数据显示,百强上市房企中,约有47%的企业涉足了城市更新,其中TOP50上市房企的比例达到了61%。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最为重要的一环。得益于财政部、住建部等中央部委的政策推进,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取得丰硕成果。据统计,2019年全国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万个,涉及居民352万户;2020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3万个,惠及居民约736万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更新的重点。根据戴德梁行统计,到2020年,全国已划定历史文化街区近900处,确定历史建筑2.5万处。其中浙江在全国各省市中数量最多,有111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一级中,上海和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数量最多,分别有44及43片,其中北京菊儿胡同,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的北京坊、杨梅竹斜街,上海外滩历史文化街区,上海石库门里弄都是已经改造完的项目。
中国一、二线核心城市纷纷步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并将城市更新作为重要的业务转型方向,并纷纷成立专门的城市更新业务部门。中房智库统计,百强房企大部分都涉猎了城市更新项目,总体上一个鲜明的趋势是,广深区域较早介入城市更新领域的房企,比如富力集团、佳兆业等,如今大部分具有丰厚的城市更新土地储备,且由于旧改经验丰富,存量项目推进和新项目获取都较为顺利;而后进入恒大、融创、碧桂园等房企,近几年通过收购也新增了大量城市更新土地储备。
榜样
“旧改王”富力:改造杨箕村是为了更好
有着“旧改王”之称的富力地产,一直将广州作为“主战场”。
富力改造的广州杨箕村是第三个通过公开招标程序为城中村改造筹集资金的项目。富力在拿下这个项目后,接受了杨箕村向其开出的补偿,当月就有90%以上的村民签订了协议,3个月内,这个数字达到了99%。
第一批签协议的村民,根据改造方案临迁费一次性支付两年,按每月可以领取8000多元计算,一个村民一次性进账20余万元。一位李姓村民称,“不用烦租户,不用烦安全,还比我出租房屋时要收得多,我当然是举脚赞成。”
选择第一批签约的村民,多数选择回来。一位80多岁的婆婆说:“改造是为了住得更好。”
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杨箕村,至今仍保留着具有岭南特色的祠堂、龙舟文化。为了延续杨箕村特有的文化气质。富力认为,杨箕村改造并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需要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传承,为杨箕传统民俗文化的延续留足空间。玉虚宫、四姓宗祠的重建,将让杨箕的建筑文明、纯朴民俗重放异彩。
首开啃下北京最难啃的旧改“硬骨头”
北京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建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原为首钢的职工楼,和北京众多非经资产小区留给人的印象一样,“老旧、破败、无序”。
“从1999年到现在,我在小区住了整整20年,单元楼有门的日子可没几天。”住在单元楼二层66岁的王大爷连连感叹,他回忆说,搬进来三四年后,单元门就没了,从外面看就像被挖了个大“窟窿”。没有门的小区,又谈何安全?此前,王大爷就曾丢过两辆自行车和一辆电动车,邻居们也常说偷盗的事情。
外墙斑驳、设施老化、物业缺失。以老山东里北社区为代表的职工家属楼,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属于国企非经营性资产,简称“非经资产”。随着一些国企陷入经营困境,北京的非经社区,或产权单位灭失,或长年疏于管理,多数都陷入。
让失管小区转入良性循环的正轨,是北京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道重要考题。2017年,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组建全市统一的非经资产集中管理处置平台,负责对市属国有企业职工住房等非经资产实行专业化管理。并在两年后,这一任务交给由首开集团与房地集团合并而成的新首开集团。
2019年8月,作为探索非经营性资产长效管理模式的一次尝试,老山东里北社区首次提出“有机更新”概念,将老旧小区的改造从过去简单的物质环境修补,转变为以综合改造、精细化治理与服务提升为重点的“有机更新”。
“15年了,我家单元楼终于有门了!”尝试人脸识别后,王大爷连连感叹方便。“装了智能门禁后,再也没听说谁被偷了东西”。
截至2020年12月底,平台接收管理非经移交资产3091万平方米,户数47.89万户,为国企减负前行做出了突出贡献;累计投入改造资金8.16亿元,保障了非经资产运营和民生稳定。
越秀:旧厂改造后的华丽蜕变
已进行数年的广州造纸厂旧厂改造在2020年迎来了新的产物,改造后的越秀·海颐苑养老院将曾经破旧不堪的立面,变成了醒目的红墙、靓丽一新的玻璃门头,门诊室、休闲区、书画区……也让这座年近七旬的旧厂宿舍楼看起来充满生机与活力。
“社工们会观察我们对什么样的活动比较感兴趣,接着就会去策划这种活动,比如去年7月就策划了能够让我们玩足一整个月的手工活动,手工种类还花样繁多。”越秀·海颐苑养老院的一位老人说道。
位于海珠区工业大道西侧,鹤洞桥以南,珠江后航道以东,石溪村以北的广州造纸厂始建于1936年,早在2011年6月,广州造纸厂就实施了环保搬迁。而在2015年越秀地产正式进驻旧址进行旧厂改造前,这里的旧厂地块还遗留了包
括侵华日军华南防疫给水部遗址、阳山范公祠等许多宝贵的工业遗产。如何在旧厂改造过程中保护这些大规模的旧建筑群是一个难题。
数年改造过程中,参与其中的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们达成共识,既要保存广纸工业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要填充新的内容与业态,打造一个更适应当下城市发展的文商旅融合的综合体。
“我们的定位是一街一线一园,从广纸工业遗迹的活化利用出发,利用广纸现存的保留建筑,打造一条文化街;利用一些传送带,结合二层的连廊的设计,打造广州第一条高线公园;通过结合纸文化,结合高线公园形成文化创意园。”越秀地产湾区中部公司项目设计经理杨慧介绍,“对于外立面的残缺部分,我们是以修复为主的,但对于一些有安全隐患的那些结构,我们会进行一个加固。对于那些传统风貌建筑,我们会对它的外立面和一些构建修旧如旧。”
榜样
实业报国服务民生
蓝润积极践行企业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在产业扶贫的攻坚过程中,中国众多企业积极投身大潮,积极发掘地区优势与亮点,因地制宜导入产业,为贫困地区恢复“造血功能”。据《企业扶贫蓝皮书(2020)》显示,超九成中国100强企业参与了脱贫攻坚,77%的企业通过创新扶贫理念和市场运作,提高了当地供给水平和质量,推动农产品融入市场。
去年底,全国工商联发布《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0)》蓝皮书及《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20)》。经过充分调研与评估,蓝润凭借认真履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在保障就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公益事业等方面以切实、具体的举措服务民生,打造了实干、实效的“蓝润案例”,从全国24223份样本企业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蓝润是一家以农牧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集团,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立足农牧、资产运营管理、供应链、医疗康养等民生相关产业,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绿色发展、重大公共事件等领域积极履责,用实效展示新时代民营企业的担当,实现了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精准对接
积极培育乡村人才
自成立以来,蓝润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践行着“实业报国、服务民生”的发展宗旨。始终奉行“得益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理念,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关注民生所需,持续带动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坚持以实效回馈社会。
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仅是第一步,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找到帮助群众就地就业才是长远之计,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蓝润坚持以发展产业的方式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聚焦产业链搭建,通过科技化、现代化高度赋能,激活产业链上下游动力,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构建人才“聚宝盆”,以精细管理和创新思想培育技能人才,提升整体素质,实现“志智双扶”,实现脱贫不返贫,最终将产业链变成“共赢链”,创造乡村振兴的“蓝润样本”。
在蓝润看来,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实现全面小康,都需要以“带头人孵化”“专业能力建设”双管齐下,提升广大农民的技能,培育更多扎根农村大地的人才,壮大建设美好乡村的队伍。
首先需要提升留守人员技能。蓝润持之以恒地为社区农户提供养殖全系列相关的公益性技术培训,定期安排技术人员举办技术培训班,帮助家庭农户掌握先进养殖技术、学习使用现代农装设备,培养家庭农户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二是培育乡村能人。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与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农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建设,蓝润既为返乡人才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又采用定向合作、支持家庭生态农场等机制,培育有志之士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乡村能人,通过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从提升留守人员技能到增育乡村能人,蓝润为乡村引入勃勃生机与可持续发展动力,蓝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不仅对三农发展有积极意义,更要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对乡风文明建设与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
资料显示,二十余年来,蓝润持续延伸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累计创造逾百万个就业岗位。仅2019年,蓝润针对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达州市万源市/宣汉县、巴中市恩阳区/南江县等地进行精准帮扶,投入帮扶资金9720万元,带动当地近2万人实现增收。
热心奉献
稳产保供积极抗疫
新冠疫情发生后,蓝润迅速组织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疫工作方案,旗下产业先后向四川省委统战部光彩事业促进会、达州市红十字会等机构捐款600万元,为商户减免租金170余万元,与合作伙伴共渡难关。旗下成员企业龙大肉食,在疫情期间克服了一切困难,确保生猪的充足供给,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不受影响。此外,旗下成员企业运盛医疗旗下旌德县中医院先后派出两批志愿者驰援武汉,并制作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药汤剂和香囊,提供给社会各界用于预防疫情。
疫情期间,蓝润旗下所有物业全面启动项目公共区域消杀工作,加强进出人员管理,为业主提供采买生活物资、送货到家等暖心服务;员工原创公益歌曲《时光复苏》,向防疫一线的人员表达真挚的祝福与敬意,歌曲因创作优良,被四川省工商联选取为四川省民营企业战疫公益歌曲,以表达战疫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四川民营企业家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和大爱担当,展现新时代的川商形象,歌颂新时代的川商精神。
多年以来,蓝润坚持回馈社会,持续在乡村人才培养、助学敬老、抗疫抗灾等方面身体力行。未来,蓝润将继续俯下身子沉下心,做实做强产业,以实干奋进助力乡村振兴,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闻推荐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