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房地产网
2024-11-02 08:25
货币被视为经济的血液,金融也被视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命脉。
10月31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商业银行发布公告,从11月1日起,陆续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实行新的定价机制。简要地说,就是个人商业房贷利率再次得到下调,减轻了购房群众的负担。
在货币化使用方面,我们有过成功的历史经验。从房地产个人贷款、首付和税费政策来看,2015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的通知》;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紧跟其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这些支持住房消费的政策,叠加当时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以及货币化安置搭配,很快支撑了房地产市场回暖。当时,对投资端政策也作出重要性放宽,国务院下调了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
在一系列消费政策和房地产供给侧改革后,很快就有效扭转了楼市产能过剩的行业困境,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状态,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和企业也恢复了正常运转和利润水平,进而稳定了居民的收入和就业预期。2016年初,房地产投资见底回升,土地市场实现回暖,地方政府财力得到扩充,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
从这些我们走过来的道路和经验来看,无论是居民杠杆、企业负债高,还是收入和就业预期较低,乃至楼市“买涨不买跌”的心态,看似错综复杂,但是回归原点,其实就是把需要变为需求,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的一步还是要增加现金购买力、增加市场流动性。
在10月17日中央五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明确了“两个增加”,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
“两个增加”是有的放矢,是精准的增量政策。我们认为,这就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最需要的货币化方式。从宏观上来看,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流行的分析框架:短期看政策、中期看经济、长期看人口。对于现在的局势,我们认为,中期看金融。这三年房地产市场剧烈下行、房价大幅下跌,恰恰是货币减速、贷款滑落。看房地产市场,是不能不看金融数据的。从10月份房地产交易情况来看,商品房成交同比、环比均实现“双增长”,楼市“银十”超过“金九”,这是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这一现象,十分罕见。现在要重视的是,10月份金融数据的表现,尤其是M1和M2的增速、新增社融里政府贷款比例以及居民新增贷款情况。如果这些数据大幅好转,房地产市场回暖就会走得扎实。众所周知,M1体现了经济中的实际购买力,M2则同时涵盖了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我们还关注到,9月份新增居民贷款5000亿元,同比少增358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170亿元,是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我们都知道,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就是用于居住需求的房贷。
从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及其背后的情况来观察,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确保取得大实效,目前还必须根据市场形势和政策落实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打好协同战,乘势而上持续发力,把货币、财政和各项系统工作向纵深推进,坚决避免和治理那种一味只等上级交代才办事,一味只等上级定好政策才推动,思想上抱持“多做多错,干脆躺平”的部门和干部。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闻推荐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