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人物特写
A+
“大国工匠”孟剑锋: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中国房地产网

2021-10-27 18:52

本期嘉宾:孟剑锋

首批国家级“大国工匠”

北京工美集团旗下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孟剑锋,2015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大国工匠”,是工艺美术界唯一获评的“大国工匠”,现任北京工美集团旗下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从事工艺美术行业28年。

一念执着,一生坚守,锲而不舍,千锤百炼。几十年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一念执着,一生坚守,锲而不舍,千锤百炼。几十年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

他是孟剑锋。2015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大国工匠”,是工艺美术界唯一获评的“大国工匠”,现任北京工美集团旗下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从事工艺美术行业28年。

APEC会议国礼《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一带一路”峰会国礼《梦和天下》首饰盒套装、北京冬奥徽宝、“两弹一星”科学家功勋奖章、“神舟”系列航天英雄奖章,这些巧夺天工的作品都出自孟剑锋之手。

可他却说:“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每一个作品从制作想法到制作技艺,都是尽当时所能全力以赴做好,但现在反过来再看这些作品,还是会有遗憾在里面。”

“我觉得自己还差得很多,需要提高。”他说。

采访约在周六上午9点,北京下起了大雨。北京握拉菲首饰公司生产车间内却很安静,几名工人在专心于首饰与工艺品的制作和加工。他们都是孟剑锋的徒弟。

孟剑锋早早就来到公司。他每天要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上班,从早上8点半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一年365天,很少休息。“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都是匆匆忙忙的,我也一样,但是我一到车间,心一下就安静下来了。”

他现在的工作,除了要解决车间里生产上的难题,最主要的就是做一些传承与创新的工作。

“传承。”这也是此次采访中,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

他说,不但要传承技艺,还要传承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目标就是带出好徒弟,把自己所学所会的东西全部无保留教给徒弟,不能像过去那样师傅都留一手,留一手,传承的东西就不全;你留一手,他留一手,传着传着就传没了。”

“除了自己做好传承工作,还要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工艺。从私心来讲,让更多人了解錾刻工艺,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使命。”

技艺上追求极致

“工匠精神就是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坚守专注”

“大国工匠”孟剑锋: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孟剑锋正在制作《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纯银丝巾果盘是由整块银板经过无数次纯手工錾刻而成,果盘四足则为由银丝编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造型。受访者供图

他的一双手,布满了橡皮般厚的老茧,却传承着有近3000年历史的錾刻工艺。

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会的各国领导人都收到了一份精美的国礼。这份国礼取名为《和美》,它是一个精致的金色盘子,里面自然叠放着一条色泽晶莹的白丝巾。接受礼物的人都会情不自禁伸手去拿那块丝巾,却没人能够抓得起来。

原来,这块丝巾是用纯银錾刻出来的装饰物。孟剑锋就是制作这个丝巾果盘的人。

当初接到任务时,孟剑峰也犯了难,如何在一块0.6毫米厚度的银片上展现一条栩栩如生的丝巾,如何让坚硬的金属看上去有丝质的柔软?最后,他想到了錾刻。

錾刻,是在金、银、铜等金属上用铁质錾头刻凿出图案的一项手工技艺。操作时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成套錾子,这些錾子都是自制的,是用工具钢或弹簧钢打制的。敲击不同的錾子,就会在金属上留下不同的花纹。

要錾刻一个精美的图案,第一步要开好錾子;每开一个錾子都是一次创新,绞尽脑汁。孟剑锋曾为了一把錾子反反复复琢磨了一个多月,睡觉都会想着这个事。

“大国工匠”孟剑锋: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2014年,孟剑锋追求工艺极致,制作了《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被选定为APEC会议各经济体领导人配偶礼品。受访者供图。

为了做出仿竹编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柔美光感,他反复琢磨、试验,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一把横截面2.5平方毫米的錾子,一共有20多道细纹,每道细纹大约有0.07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粗细。”

但开好錾子仅完成了制作国礼的第一步。最难的是厚度仅0.6毫米的银片上,有无数条细密经纬线交错,在光的折射下才能形成图案,这需要上百万次錾刻。“上百万次錾刻,只要有一次失误就前功尽弃。”

除了丝巾的巧妙,《和美》果盘背面的四个支脚——手工编织银丝中国结,也创造了奇迹。我们知道,银质金属的硬度,是没办法像绳子那样进行编制的。想把它做成中国结,就必须先进行机械铸造,然后再进行焊接。

“这个建议显然更快、更容易操作,但是用机器做出来的底托特别呆板,没有生命力。”孟剑锋认为,铸造的银丝还会产生砂眼,尽管砂眼极其微小,但对于精益求精的他来说,那就是过不去的坎儿。

“大国工匠”孟剑锋: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2014年,孟剑锋追求工艺极致,制作了《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被选定为APEC会议各经济体领导人配偶礼品。受访者供图。

他决定,全部用纯手工方式编织。想用直径约3毫米的银丝编织中国结,先要进行高温加热使银丝软化,并需在温度降低、银丝变硬前迅速编织。而且每弯一次需要重新再加温,褪了很多遍火才成型。

滚烫的银丝将他的手磨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水泡,水泡磨破了,汗水一浸疼得钻心。咬牙坚持奋战了3个月,他手上的水泡变成了厚厚的茧子,食指都变形了,一根手指像两根手指那么粗。怕影响工作,他就用钳子剪去手上的死皮,接着干。

“零瑕疵,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国礼。”孟剑锋说。

对手艺追求极致,这也是孟剑锋从他师傅那代人身上传承下来的精神。“我师傅那代人才是真正的工匠,对工艺要求非常严谨,工艺制作上的精致可以说已达到极致。所谓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就是坚持。”他说。

从19岁进入北京握拉菲首饰公司学习首饰加工,孟剑锋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孟剑锋回忆,当年刚入厂时,师傅曾让他练习基本功,枯燥的动作他重复了一年有余。“几十种錾子,每一种都要求你去练一段时间,比如弯钩錾、直口錾,练到纯熟了,换下一把錾子继续练,有时候一练就是一两年、两三年。”

当他有些灰心之时,母亲教导他,做事情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坚持不一定成功,坚持到底就是成功。”师傅的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

“提起工匠精神,大家可能会认为是一种手艺。我个人认为,其实是鼓励和宣传人们在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坚持坚守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这种正能量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几十年,才可能做出一些成绩。”孟剑锋说。

“工匠精神就是坚持、传承和创新。”他再次强调。

传承上毫无保留

“我的任务就是传承,终极目标是带出好徒弟”

“大国工匠”孟剑锋: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孟剑锋手里拿的盒子是徒弟练习做的一个方形体,他正在检查做的质量好不好,形体标不标准,因为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做。受访者供图

“你知道錾刻吗?”采访中,孟剑锋这样问记者。

当听到否定的回答后,他脸上明显有着失落。

“能不能用什么方法,去宣传(錾刻)传统工艺,让老百姓更多了解,就像了解景泰蓝一样?”他再次发问。这样的问题,听起来更像是在自问。

孟剑锋承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艺美术技师人才。他说:“我一个人会,不如带几十个徒弟出来,效率也能提升。”

喜欢工艺、踏实、用心,能坚持下来,是他教徒的硬标准,“人有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

对待徒弟们,他常常语气严厉,爱较真儿,任何瑕疵都逃不过他的一双火眼金睛。“他是在追求一种极致,追求一种完美。”他的徒弟说。

“我师傅当年说我的时候就非常严厉,而且不允许反驳,后来我觉得师傅是正确的。因为他觉得凭他几十年的经验目测你錾的这个活儿,不成就是不成。”孟剑锋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把师傅那辈人勤勉踏实、坚持坚守的匠人精神传承下去。

“我学徒的时候,我师傅他们也是默默无闻地干一辈子。一项手艺干一辈子,他没有干过别的,他只会錾刻。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这种坚持、专注,是现在年轻人值得学习的。”孟剑锋说。

只要徒弟有兴趣学,他就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錾刻技艺。“我要把我学到的、知道的都教给徒弟们。留一手,技艺就会少一部分,传承的就不全。传承有两方面,一是手艺,二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比如錾刻知识,要知道錾刻有多少种方法,从什么时候传承下来的。”

为此,他特别编了一份材料。因为当时还不太会使用电脑,所以这份材料全部是他手写的,大概有四五十页纸,介绍的都是工艺美术的相关基本知识。

“大国工匠”孟剑锋: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孟剑锋成功制作了“两弹一星”科学家功勋奖章、“神舟”系列航天英雄奖章,并荣获中国礼仪休闲用品设计大赛国务政务类金奖。受访者供图

“当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多了之后,錾刻的东西会更美。”他说。

在孟剑锋看来,传承,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只有创新,国家才能有发展。在工艺方面,也应该有创新。“现在我们做的很多工艺品,都是提取了过去那种老工艺的款式样式来进行高仿,我们这代人可以去仿古人的东西,但如果我们这代人没有创新,百年之后就没有人去仿我们了,古代的东西也没人仿了,因为我们没有创新出可供后人仿的工艺。”

“要创新,一是借助古代古老元素;二是借助科技力量,比如利用3D打印、3D制图这种高科技手段,来结合中国古老的制作元素(花丝、景泰蓝,錾刻等),这也是一种传承。”他说。

2000年,握拉菲开始转型以制作奖章、奖牌为主业。新的领导班子鼓励员工创新,孟剑锋花在创新工艺上的时间更多了。

他的一项创新是改进足银浇铸工艺。他前后花了3000多个小时,用几十千克银料进行了上百次试制,经过反复对比和推算,终于摸索出“999银”浇铸的最佳焙烧温度、最佳化料温度和最佳浇铸速度,使成品率提高了近50%。足银浇铸工艺改制成功后,第一次批量生产的就是2010年北京工美集团设计制作的“世博徽宝”纯银珍藏版。依靠改进后的工艺,首批200方纯银“世博徽宝”零瑕疵一次生产成功。

他还带领工作室的徒弟们共同研制出锗银浇铸工艺,并且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使铸造成品率从最初30%达到了60%~70%。

“但科技永远不能也不会取代传统技艺,机械只是给手工提供辅助,提高手工的加工效率和质量,但不可能完全代替手工。因为手工制作的东西很自然,里面蕴含了制作者的智慧、心血和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手工和机械加工的产品,从表面上看自然度、美观度都是有区别的。”。

錾刻这门工艺,更是纯手工技艺,没有机械可替代。

思考与使命

“能不能有些新形式和办法更好地做传承工作?”

“大国工匠”孟剑锋: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孟剑锋手里拿的盒子是徒弟练习做的一个方形体,他正在检查做的质量好不好,形体标不标准,因为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做。受访者供图

孟剑锋的朋友圈很简单,大都是“圈里人”。“大家见面除一些工作上的交流、一些社会普遍现象的谈论,最主要的就是工艺上的交流,比如工艺上的新方法,制作上的新招数,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心得,在与朋友的交流中有利于提高自己。”他说。

“燕京八绝、錾刻,每一项工艺都很难,每一项工艺都能学一辈子。学一辈子,都不见得能学精。学习从哪里来?一是跟师傅学,二是从书本学,三就是跟朋友学。”

“朋友们都说我落伍了,银行提款机、网上购物这些我都不会,我觉得这些没有可让我提高的地方,我只对工艺非常感兴趣,工艺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说到工艺,他的眼中有光,语调也明显轻快起来。

但孟剑锋对自己还是有些不满意。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画艺。“錾刻这门技艺对设计有要求。要设计,首先得能画出来,不能只在脑子里有,然后就直接錾刻。”现在,他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

他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一个月两个月不动錾子就会有生疏,所以我在家休息时就拿出錾子练一练。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有你需要提高的地方,有需要学习的地方。要根据时代需求提高自己,与时俱进。因为过十年二十年,你制造的东西、理念,可能就不适应这个时代了。”

“大国工匠”孟剑锋: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孟剑锋正在制作《和美》纯银錾刻丝巾果盘。纯银丝巾果盘是由整块银板经过无数次纯手工錾刻而成,果盘四足则为由银丝编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造型。受访者供图

但令他忧心的还是工艺。

他说,“南方的工艺制作已经形成了规模,像个生产基地一样;北方的燕京八绝,大多是一个大师带着徒弟做一个工作室,不那么成气候,小而散,北方加工工艺能不能像南方那样形成一种气候?”

“我还在想,我认识的人中会錾刻这种工艺的人很少,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让更多人了解錾刻?錾刻不是简单地用棍子敲,其中的技巧很多。比如,同一个錾子,看着形状一样,但是使用起来不如我的好使,錾刻起来没有我这个錾得匀。”

“除传统工艺制作,结合产品制作上能不能有一些新的形式和想法,能更好地做传承工作?除做好自己,是不是还有一些别的工作可以做?如何把自己学的东西更好的教给别人?”

孟剑锋要思考的问题太多,但都是关于工艺,没有一个与他自己的生活有关。

伴随着精通燕京八绝的老一辈手艺人不可阻止的老去,孟剑锋更为心忧传统工艺的未来,他觉得时间很紧迫。

“不是说带几个徒弟就是传承,要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传统工艺才能更好地传承,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使命。传承技艺,传承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缺一不可,希望自己将来在传承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孟剑锋说。

对 话

“大国工匠”孟剑锋: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首批国家级“大国工匠”,北京工美集团旗下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孟剑峰。受访者供图

中国房地产报:从2016年两会到“十四五”规划,“工匠精神”被屡次提及,您对国家屡次提及“工匠精神”如何看?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坚守这种精神?

孟剑锋:国家屡次提及工匠精神,主要是想把在一个岗位上坚守坚持的精神弘扬下去,鼓励大家能够在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尤其是对于现在年轻人,有一个正能量的宣传是非常好的。因为只有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几十年,才可能做出一些成绩。

中国房地产报:此前,社会中有一种声音认为,我们历史上的“工匠精神”已逐渐被漠视甚至在某些领域消失,对此您怎么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孟剑锋:像我师傅这代人,在工作岗位上辛辛苦苦几十年,虽有一身好手艺,生活依然很清贫。但他们却能坚守岗位,最终得到国家、社会的认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这个苦,都愿意干吃苦少、来钱快的工作,产生了浮躁的心理。国家现在弘扬工匠精神,也是为了鼓励年轻人能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工艺大家,您对这几年中国在工艺方面的“工匠精神”如何看?有什么问题是需要值得关注与反思的?

孟剑锋:坚持做一项工作,才能把这个工艺学好学精。所谓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就是坚持。所谓工匠精神,首先得喜欢;第二,能做到坚持;第三,传承。传承的不止是手艺,还有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传承不仅是要用手来干,也要把相关知识传承下去。

现在社会上比较浮躁,年轻人很少能在一个岗位上钻研一项工作,把它做好做极致的。大家对物质方面追求比较多,但精神方面追求不够。国家提倡工匠精神,就是要提高大家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和意识。

中国房地产报:具体到作品本身,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个?有遗憾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孟剑锋:没有什么最满意的作品。随着时代变化,作品设计方面的一些思路也在变化,制作工艺也在变化。比如现在奖章的制作,不像过去一压就是一个,现在是组装的奖章,工艺提高更能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随着时代变化,我们也在改变制作工艺。过去摆件工艺品是非常单一的,錾刻就是錾刻,花丝就是花丝,现在都是做结合产品。单一产品以后可能不会被大家所重视,结合产品将是一个主要设计方向。

要说遗憾,其实每件作品都会有遗憾,从设计和制作来说当时已经很满意了,但回过头来再看这个作品,觉得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这点遗憾留在里面,对我完善下一个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中国房地产报:有时我们的设计为了表达自己的理念,可能会做出看起来个性很强但不太实用的作品。这是个性表达,是否与现实需求相矛盾?如何权衡?

孟剑锋:按工艺制作来说,审美与跟实用性方面会有一些冲突,但是我们也在改变一些观念,就是让工艺品实用化,一要符合市场需求,二要符合制作工艺要求。工艺品实用化我认为是趋势。因为如果不太符合实用性,只能做一件,会有收藏家收藏。如果实用性强,就会有更多人去买,从而广泛宣传工艺品,对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也是一种提高。

中国房地产报:做工艺或产品很多时候是很孤独的,也是很艰难的,什么时候您认为是最难的?

孟剑锋:一开始学并不难,甚至还会很兴奋,觉得很新鲜,但是新鲜劲过去后坚持下来这段时间是最难的。当技艺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想提高,也是最难的,应该算是个瓶颈。这时候必须去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

中国房地产报:在您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方面是您一直坚守的?

孟剑锋:对工艺制作水平、对加工精细度的提升、对工作的坚持,是我一直在坚守的。没有因为社会的变化、本身的一些荣誉而改变这种坚持。我会一直坚持学习錾刻这些技艺。我现在的技艺是到了一定水平,但还有比我技艺更好的錾刻师傅,还需要我继续钻研,錾刻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去提高、学习。

中国房地产报:您个人喜欢什么样的居所?

孟剑锋:没有什么特别高的要求,够住就可以。

中国房地产报:您目前在着手什么方面的工作,对于未来有什么新期待?

孟剑锋:除了解决车间里生产上的难题,主要是做一些传承、创新的工作。随着制作工艺的提高,必须得有新创作,展示这么多年来你的制作水平是不是提高,是不是能得到大家认可,这种展示很有必要,这也是对传承的一种责任。希望未来可以多做一些作品,把自己所学的技艺传承下去,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

中国房地产报:您认为您们身上的历史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

孟剑锋:除自己做好传承工作,还要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工艺;从私心上来讲,让更多人了解錾刻工艺。除传承自己的技艺,还要传承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这两者缺一不可,自己将来会在传承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编辑:刘亚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大国工匠 孟剑锋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