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买房故事
A+
“90后”的买房故事:她一直在勇敢地买

2019-12-23 14:59

第一次

有钱立马上车

我和王同学一直深知买房的重要性,毕竟身边的朋友都在李沧房价7000-8000元的时候先后上车了。有眼光,有决断,奈何没钱。等看到家里掏空家底,寄来辛苦攒的20万元,我俩对视一眼,心里想着同一句话“买房,必须买,立马买”。

对于刚需,房子是必需品。

当你每年2万元供养房东,还要面对丈母娘审视的目光时,房子是必需品。它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反正总也攒不下钱,不如买房。比如,有房再提结婚腰板硬气。比如,钱就这么多,但房子再不买就更买不起了。

二手房or新房,钱是关键。

在花钱上,我一向积极。很快划定地方——买得起的就是好地方。比如,当时已经从7000-8000元涨到10000元的李沧区。当然,城阳、黄岛更便宜,但刚需嘛,上班近才是王道。还尝试看了几个新房,但加上2年等待期的房租4万块,房屋装修15万,面对金钱,只能低下高贵的头去选二手房。(题外话,在我卖房子时,老房子2万/平方米,当时的新房3万元+)

2014年30万元首付 ;2018年200万元出售。

最后决定选择一套2003年的老小区,金水路主干道,一公里有万达,多层,90平方米95万元,当月买当月住。20万元家里支持,6万元亲友援助,再加上信用卡套现(两人工资加起来8000元,月光族,0存款,4000元房贷压力下活得捉襟见肘)。

现在看来,是赚了的。将近30万元的启动资金,每月4000元的房贷,在我以200万元卖掉时,当时计划在崂山买房付一半首付的朋友,经过4年观望,已经准备去城阳买房安家了。

第二次

还是有钱立马上车

曾经有个机会放在我面前。

2016年王同学来济南时,问我,我现在能借到30万元,我们买房吧。我义正严辞的拒绝,不,可以欠银行,但我不喜欢欠人钱,我们又还不上。2017年9月,孩子出生,公婆过来照顾,50平方米的出租房住5口人,生活矛盾花样上演。当时本想花3000元租个大房子,万万没想到,公婆这一次,把养家糊口的店卖了,再一次赞助我们20万元。

刚需爱现房。

虽然不多,但有钱了,王同学很快敲定一套现房,还是两大原则,买得起的范围内最近的房子,能立马住的,没办法,住房是刚性需求。付完定金后,再向亲友众筹40万元,同事众筹10万元,各种银行消费贷现金贷20万元,共计筹款90万元(我因怀孕生娃一年半没工作,家庭月收入2万元左右,高消费,0存款,4000元房贷在承受范围内)。

无证交易,全靠运气。

现在回想,这套房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恒大的房子下证晚,单纯的购房合同并不能保证我们的利益,若卖方反悔拒绝过户,我们很可能颗粒无收。当时西客站房价14000元/平方米,这已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第三次

依旧,有钱立马上车

出来混,借的钱是要还的,为了还钱,只能把青岛的房子卖掉。还完银行和欠款,剩余60万元,看着飞涨的物价,草原般美丽的股市,倒成多米诺骨牌的P2P理财,买房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毕竟,要响应国家号召生二胎,要和父母同住,早晚三室要换四室。早买晚买,早晚得买,既然有钱,不如早买。

洋房很美,太贵。

我和王同学很明确一个观点,我们只买得起一万五的房子(家庭月收入40000元左右,两套房贷加车位贷14000元)。所以,虽然公元九里两万的洋房真的很心动,但毕竟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贫穷使我放下痴念。

有人说高新东是趋势,是未来,但太远,也太堵。

朋友开始安利东部某文旅城,同事说新东站某盘一万四,我俩花了60多块钱打车费穿越济南跑到雪山世纪大道某城,一眼爱上那个140平方米的大四室。可住大房子的幻想还没来得及展开,世纪大道两侧的荒凉,一路回城时的拥堵,早晚高峰的大型停车场——经十路,让我开始设想每天六点半出门,八点半到市中心,六点下班,八点到家的场景,投资太冒险,自住不能忍!放弃!

单价一万五千元,穷人的天花板。

转机在八月,茶叶市场某盘有消息说要卖毛坯,单价一万五千元,地铁口,一公里森林公园,距离王同学工作地又近了三公里,四舍五入也相当于进城了。我们也清楚,市场风向不好,买房观望居多,可能高位站岗。但分析了一遍经济周期,看了眼在建的地铁站,对比了旁边某二手房两万二的均价,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买,还是值得的。这一次的购房哲学很简单,不涨价,自己住当改善了。涨价,养上几年卖了换洋房。

选中16楼,数字吉利,但忘了10层到24层是噪音层。22万元买了产权车位,买贵了,但非产权的实在不放心。知道周边马路窄,有村庄,南边还有铁路,但毕竟进城了,还要啥自行车。

写在后面的话:

我们其实一直对“刚需上车”这个观点持怀疑态度。第一,刚需不同,并且“刚需”本身也很难定义,不得不买是刚需,但很多并非不得不买,而是被裹挟成了刚需。第二,市场不同,你看到一个下行的市场,你刚需还立马上车嘛?你等一个星期可能就是省下来20万元,前些日子这样的事不是发生过吗?我们认为相时而动才是关键。

上面这位“90后”的故事,在前几年的市场中,是遇上了。其实,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面前,每个人面对市场的起起伏伏,都是一个无知的小孩。


编辑:本站编辑
标签:“90后”买房
0
0
相关推荐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