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设计
A+
北京“大师做小品”:顶尖规划师建筑师团队 让城市空间更有趣

北京晚报

2022-10-12 15:08

公园里的休闲驿站、地铁外的风亭风道、街角处的学校幼儿园……这些体量不大却贴近生活的公共空间及设施,不少出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等大师手笔。从2021年开始,北京启动“大师做小品”专项行动,以温榆河公园、工体东北地块景观小品、丰台教育建筑项目等为试点持续推进,吸引顶尖规划师、建筑师团队组建工作营,全过程参与设计、研究、评审,打造示范工程。

“北京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而是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组织“大师做小品”就是倡导更多规划师、建筑师不仅关注重大项目,更要关注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小项目,用“绣花”功夫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引导形成具有首都气质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

点位一 温榆河公园

巧点睛 驿站小品成为最美风景

在朝阳、昌平、顺义三区交界处,有着北京最大城市“绿肺”之称的温榆河公园。市规自委开展“共筑京彩——大师做小品”专项活动,搭建工作平台,选取温榆河公园部分驿站小品、城市家具作为试点实践,邀请知名建筑师邵韦平、朱小地、王辉分别作为昌平、朝阳、顺义段二期试点区域的责任建筑师,组建工作团队,开展第一批试点项目设计工作。

3位建筑师,邵韦平曾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中方设计师,朱小地是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主持建筑师,王辉则是北京2019世园会植物馆的主持建筑师。

结合试点区域的不同特点,3位大师的设计方案各有侧重。目前部分驿站小品及城市家具的设计方案已经稳定,处于深化设计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落地实施。

三段各有设计亮点

■昌平段 3D“打印”公园驿站

昌平段的主题是碳中和,探索绿色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双轮驱动的建设模式。与之相应和,邵韦平提出用3D打印建筑的方式打造公园驿站。“它就像造汽车一样,各种构件都在工厂完成,然后运到现场,由工人进行材料的堆积,是建造领域的革命。”邵韦平介绍,3D打印建筑不仅能够灵活地实现复杂的建筑造型,还可以将建筑废料循环利用。

邵韦平为温榆河公园昌平段(二期)设计的3D打印建筑概念方案。 市规自委供图

■朝阳段 骑行桥画出动感弧度

朝阳段的驿站、桥梁由朱小地设计,最为亮眼的就是“丹凤朝阳”骑行桥的概念方案。桥梁自地面缓缓向上盘旋,画出一圈圈动感的弧度。游客可以骑着自行车一路行至最高点,观鸟、观湖、观园,也可以步行而上,拍照打卡,纳凉远望。

朱小地为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设计的“丹凤朝阳”骑行桥。市规自委供图

■顺义段 开敞箱体可休憩赏景

王辉为顺义段设计的驿站现代简约、色彩明丽。一个个开敞的方形箱体散落园区之中,造型如同相机的闪光灯,聚焦于自然美景,为游客提供休憩放松、远眺赏景的半开放空间。驿站形成的框景效果让停留其中的游客也成为公园里的风景。

点位二 海淀北部 丰台河西

妙设计 国际水准打造“梦想”校园

育英学校科学城学校 营造交流与沟通的校园

走进新落成的北京育英学校科学城学校校园,近5000平方米的下沉式操场如同一片蓝色海洋,这里既是学生们喜爱的运动场,又为地下空间提供了良好的采光通风。

建筑大师为育英学校科学城学校设计了近5000平方米的下沉式操场。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

“我更愿意把操场看成一个大家庭的起居室,是让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陪伴、共同成长、充分交流的大客厅。”设计团队负责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王小工认为,校园建筑的设计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交流与沟通空间的营造,让师生之间与校园环境文化之间形成丰富的情感互动。

步入教学楼,每4间教室都拥有一处共同的开放空间。这里既是课余时间学生们休憩放松的图书角,也是学生们展示自我的小讲堂。“整体的设计理念和学校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契合的。”科学城学校校长赵春荣说,“书香”是校园文化之一,鼓励的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阅读,也要把阅读的习惯延伸出去。“咱们这个图书角就是一个很好的公共空间,学生们也非常喜欢。在这儿举办的小讲堂、社团活动等等也是让大家彼此交流、开拓视野的方式。”

科学城学校还是全市首批钢结构装配式校园之一,大量建筑构件在工厂就能提前预制,现场装配,减少施工环节的环境污染。

“六一”幼儿园科学城园 中庭空间搭建“大玩具”

同在海淀北部地区,去年开园的六一幼儿园科学城园也是由大师打造。“大师做小品的价值点并不在于彰显个性,而是要在普适的范式基础上有所创新,并使其结果可推广。”再一次参与进来的王辉,尝试用最节约、规则的平面布局,挑战设计出有趣的使用空间和丰富的建筑造型。幼儿园的南立面设计为大型的玩具柜,圆、方、三角形穿插在网格状的立面中。有限的中庭空间内搭建了一体化的攀爬网、滑梯、乐高墙等设施,如同一个3层高的大玩具,让孩子们尽情探索。

“这批教育设施项目的设计,从建筑形态、活动空间到人性化思考各方面都进行了高水平的探索,设计师们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情感。”海淀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张永和、朱小地、王辉、王小工、董灏、崔伟、野城等业内专家设计的11个教育配套设施项目均已基本建成,陆续投入使用。

“大师工作营” 打造教育建筑精品力作

在丰台区,由区政府和市规自委联合组织的教育建筑设计“大师工作营”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庄惟敏各自领衔设计团队,王小工也再度带领团队参与其中,为北京市十二中分校、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分校、丰台第五幼儿园分园进行规划设计。

项目于今年6月启动对接,8月初召开了方案评选会。“我们会继续统筹协调各部门的衔接工作,推动项目尽早落地,打造丰台区教育建筑精品力作。”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点位三 新工体东北角

新尝试 市政设施变身城市亮点

将裸露地面的排风机、冷却塔、疏散电梯等市政设施,由大师设计改造为艺术雕塑、城市景观,这是工体改造复建中正在进行的尝试。

作为第一届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工体承载了深厚的城市记忆。今年3月,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东北部地块“景观小品”概念设计启动会召开,胡越、张利、李兴钢、朱小地、王辉5位设计大师共同参与,进行小品建筑创作,创作对象就是场地中的16个市政箱体。

“这些设施设备通常只强调功能性,是不具有设计感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绿地掩映之中,这些工程构筑物是比较突兀的,对周边景观会造成一种视觉上的破坏。”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抱着把“负面空间”变成城市亮点的逆向思维,“景观小品”概念设计邀请大师集结。

市规自委表示,在集采众长的基础上,最终该项目将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方案综合后,落地实施。

市规自委表示,除了上述试点项目,本市还将在社区服务设施、城市微更新、城市小品家具等项目中推广“大师做小品”活动,打造具有示范效果的试点工程,提升全社会对建筑审美的关注。

设计方案满是“记忆”

■声音——

“每一段工体历史都伴随着记忆的声音。”在延庆山林环境中规划出北京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李兴钢,设计的3个主题区域分别对应过去、现在和未来。演唱会上的欢笑声、全运会上的脚步声、国安夺冠的呐喊声,都可能在这里复现。

■灯架——

代表作品有北京国际金融大厦、五棵松篮球馆的胡越,拿出的方案则将工体改造前原有的梭形灯架作为标志物安置在广场核心区域,传承工体记忆。

梭形灯架作为标志物被安置在广场核心区域,传承工体记忆(概念方案)。 市规自委供图

■游戏——

以老北京传统游戏为原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将出风口墙体的一侧或两侧设计为游戏单元,把转陀螺、滚铁环、丢沙包、弹弹弓的玩法融入其中。以丢沙包为例,场地设有大小各异的沙包,弧形墙面上设置动物图案的感应界面,当玩家用沙包击中图案时,图案会发光给予实时反馈。

工体改造中将老北京传统游戏融入设计,对出风口墙体进行改造(概念方案)。 市规自委供图

■雕塑——

“除了关注建筑主体,室外广场上的原有雕塑也是风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小地设计团队将通风管道等设施以当代艺术的方式抽象表达,衍生出新的公共艺术品,圆润的造型既显得憨态可掬,又彰显出原有体育雕塑的动感姿态。

■风井——

王辉的方案则利用原有风井的位置,以大致平行而带有弧度的墙体,营造彼此区隔又相互连接的公共空间。当行人在其中穿梭漫步时,墙面可以通过LED屏等形式与人互动。

大师谈

提升品质满足需求

将大师和小品对接到一起,无论是城市规划管理,还是建筑设计领域,都是全新的概念。要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优化和美化,来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对城市空间品质和审美的追求。

多年的历练能够使建筑师从更多的角度观察城市,看待城市中的每一个建筑,对小品的结构、功能安全性把控,以及材料、质感、色彩的使用等方面都有先天优势。将小品设计成为体现建筑师能力和智慧的杰作,这也是对建筑师的考验与挑战。

“大师做小品”的成果更具有社会属性,是从提升空间品质的角度考虑小品及周边环境的改善,在创造新的城市功能的同时,带给市民更多生活乐趣和美的享受。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朱小地

小项目治大城市病

“大师做小品”不是大材小用,而是要说明小品可以出大师。纵观现在比较有权威的设计奖项,大都不是比拼谁的项目大,而是在小项目中有没有大智慧,小天地里有没有大格局,小题目里有没有大文章。因此要把“大师做小品”颠覆过来,理解为“小品出大师”,有意识地让本地的设计师做一些本地的项目,利用北京市场对创新创意更大的包容度,来培育创造型人才和设计企业。

在工体项目的集群集智工作坊中,大师们不是单纯地从城市美化视角出发做设计,而是以社会问题为导向,利用小项目来解决“大城市病”的工作方法。以此类推,北京应该更多地推出做小品的机会,并让每一个机会都变成一个对城市问题的针灸,系统打通城市经络,解决一些长期的痼疾。

——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王辉 


编辑:温红妹
标签:城市空间
0
0
相关推荐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