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房地产网
2025-05-07 11:46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
“第四代住宅”(简称“四代宅”)有叫庭院房,也有称立体园林生态住房,抑或城市森林花园建筑,但更流行的叫法是“四代宅”!
追溯其源,这一概念最早于2010年威尼斯双年展由日本建筑师冢本由晴提出;中国实践则始于2017年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的落地尝试。不过,早在2000年前后,广州金碧华府、云浮新兴恒晖苑等项目已现雏形——错层阳台、隔层露台设计搭配国家专利,虽未成气候,却为今日“四代宅”埋下伏笔。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住房从“无房住”到“有房住”,正迈向“住好房”的新阶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满足多样化改善性需求”,2025年更旗帜鲜明提出“建设好房子”。政策东风下,部分地区“阳台不计容”“绿化面积豁免”等让“四代宅”成为房企破解楼市困局、抢占改善市场的“当红炸子鸡”。但若仅将其定义为“庭院房”或垂直绿化堆砌,则是对政策红利与居住革命的误读——其本质应是居住空间的创新应用,以阳台不计容为支点,撬动场景化设计的无限可能。
一、历史基因:从“雏形试水”到“政策风口”,“四代宅”的兴起绝非偶然
从需求层面来看,“四代宅”是中国人骨子里“有天有地”的院落情结,与城市便利性不可兼得的痛点,催生出“空中庭院”的折中方案。
从政策层面来看,多地政府试点“减少公摊”“放松阳台限制”“绿化不计容”列为土地出让条件,为创新撕开突破口。
从技术层面来看,错层挑高、模块化隔断等技术成熟,使6米阳台从“晾晒区”升级为“多功能生活舱”。
敏锐的房企很清楚“站在风口,猪都能飞上天”,竞相以“四代宅”打造差异化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妥妥的“当红炸子鸡”!但若一味复制“户户有院、层层有绿”的标准化模板,反而陷入“新瓶装旧酒”的怪圈。
二、特色突围:空间革命的三大跃迁
(一)场景创新,让阳台不再仅是阳台。
政策赋予的“不计容”特权,让阳台化身“空间盲盒”。针对年轻家庭,设计“可变形阳台”,白天是儿童游乐区,夜晚降下投影幕布变身家庭影院;针对银发群体,可将阳台改造为“疗愈花园”,并集成适老化扶手、智能灌溉系统;针对都市新贵,推出“露台社群计划”,业主自发组织星空音乐会、屋顶菜园共享,复刻“四合院邻里文化”。
(二)从“物理空间”到“生活引领”。
大露台的价值不在面积,而在场景串联:如,科技宅的智能种植箱与空气循环系统,让阳台变身“家庭微农场”;宠物家庭的萌宠乐园与自动清洁装置,解决异味与噪声难题;针对Z世代推出“电竞主题阳台”,预装电竞设备接口、声学隔音层,全面提升去化速度。
(三)兼得“城市便利”与“精神归属”。
相较于城郊别墅,“四代宅”以更低成本实现“出则繁华、入则宁静”:下楼即商圈,上楼可种菜,契合“既要又要”的改善心理;在楼层间嵌入公共街巷,业主可散步、品茶,破解高层冷漠症。
三、争议与破局:让“四代宅”痛点变亮点
(一)当前四代宅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
成本高、溢价难,风险高。据有关机构测算,“四代宅”相比普通高层住宅成本约增加650~800元/平方米,销售均价普遍高于同地段项目20%以上,户型受众少,更适合于预算充足的改善型需求,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存在溢价转化难、风险高的挑战!
住户习惯各异,隐私难保证。生活隐私的保护对住户精神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6米挑高的大阳台设计可能导致邻里视线相互交错,下一楼层住户的活动被上一层住户看得一清二楚,隐私得不到保护。住户不一,素质习惯各异,或露台上抽烟、打电话、听音乐、聊天等,或烧烤聚餐常有,噪声、异味难免邻里间受干扰而产生摩擦。
大阳台影响采光。每一层伸出去的阳台对于下一层就是个巨大的屋檐,因阳光直射角度问题,巨大的屋檐就成了阳光的遮蔽器,很可能阳光最多只能直接照射到阳台上,室内采光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极端天气产生隐患。阳台、露台大且宽,更不能封闭,造成高空抛物风险系数增加。如果围栏不足够高,又将存在安全隐患。
南方台风、暴雨,北方雨雪、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对“四代宅”都是极大的考验,受台风、雨雪、沙尘暴等的冲击,将可能导致植物被破坏而影响排水造成堵塞,诱发安全隐患,更不要说卫生打理难度大了。
绿植弊大于利。阳台上绿植从观感上考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实际使用过程不仅可能影响室内通风和遮挡光线,还滋生蚊虫,如果喷洒杀虫药还可能危及住户身心健康,根系发达的大乔木还可能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
住户诉求参差,物管难度大。住户素质各异,诉求不一,大量的大阳台、大露台给了住户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后期物业管理不到位,任由住户私封闭阳台,或种植乔木,或乱搭乱建……建筑整体立面和城市界面也将显得凌乱不堪,形象、舒适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部分地区四代宅积极探索破局思路。
如针对成本难题有项目通过定制精装包锁定年薪80万+客群,溢价30%且去化周期缩短40%。针对隐私与采光,有城市用“动态雾化玻璃”一键切换透明模式,或以镂空铝板+反射涂料使北向阳台日照增加2小时。针对绿植困局,有项目尝试“垂直菜园”以PVC种植槽替代覆土,蚊虫投诉率下降70%,年养护成本仅500元/户。针对管理乱象,有社区将“封闭阳台需统一设计,违者罚款1%”写入购房合同,交付三年外立面零违规。
“四代宅”优点明显,问题也突出。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四代宅”存在的争议恰是迭代契机。中国住房任何时候都存在重大需求,都想住好房子,只不过消费能力不一、需求也不一罢了!“四代宅”不会取代传统住宅,但无论如何都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一个有益探索。
四、未来进化:政策与市场的“共生实验”
(一)政策进入深水区,需要凝聚更多智慧。
“四代宅”发展促使政策应更加精细,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一线城市人口密集,政策侧重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紧凑型“四代宅”,强化公共空间规划;生态优的二线城市,或鼓励自然融合度高的“四代宅”。
“四代宅”应鼓励跨界合作,推动房地产与建筑、农业、科技等产业融合。如引导农业企业参与垂直绿化,科技企业研发智能家居与节能设备,提升“四代宅”智能化与绿色化。
“四代宅”应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加强房企资质与项目监管,严防政策滥用与违规建设,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积极发掘“新物种”,推动产品持续升级
智能升级。除现有智能设备,还引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如智能传感器调节环境参数,人脸识别与语音控制家居,搭建智能家居云平台实现设备互联。
康养融合。老龄化加剧,“四代宅”注重健康养老融合。设计养老户型与设施,引入健康管理服务,打造社区健康生态,鼓励居民户外活动。
建设提质。“四代宅”要多采用模块化与装配式建筑技术。工厂预制各部分,现场组装,缩短工期、减少污染、提高精度,实现个性化定制。
绿色低碳。“四代宅”应向能源自给与循环迈进。除光伏板,还采用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通过雨水收集、余热回收等技术,降低能耗与污染。
(三)融入社区治理,探索共创共建共治共享。
强化共享理念。建设共享厨房等公共空间,开展共享种植等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居民归属感。
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与交通、能源、环保等系统联通,优化交通流量、对接能源管理、参与环保治理,打造智慧绿色城市。
推动治理创新。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与创新,吸引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推动多领域创新,助力基层治理创新。
“四代宅”本质是居住,我们需要从“概念炒作”回归“实用主义”。未来的“四代宅”,或将持续打破“居住”与“生活”的边界——推开窗,不是千篇一律的绿植,而是基于个体需求的“生活场景”。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场所,更是一个集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社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全方位需求的综合性空间。
当然,“四代宅”目前也存在诸多争议,但这也恰是中国居住革命必经的阵痛。从“政策红利”到“人本设计”,从“庭院堆砌”到“场景革命”,其终极目标不是定义“第四代”,而是让每一代人推开窗时都能看见属于自己的“好房子”。回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住房的进化,本质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丈量!”
我也相信,伴随时代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的居住模式亦会与时俱进,“四代宅”之后或将还有“五代宅、六代宅”……唯一不变的是“人与自然共生,推开窗即是诗与远方”的追求!
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闻推荐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