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财经
A+
内蒙古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青年社区”来了

中国房地产网

2025-03-17 13:37

10.png

内蒙古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青年社区”活动中心效果图

中房报记者  孟双奎 呼和浩特报道

2024年,呼和浩特市开工建设了全区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年社区”,为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和首府发展所需引进人才群体提供安居保障,3月7日,“青年社区”启动申购。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了解到,“青年社区”分3个区建设,首批2921套住房2026年完工交付。目前,市民可微信关注“呼和浩特市青年社区”公众号进入申购登记,也可到青年社区安居服务中心办理线下登记。

该项目位于赛罕区海拉尔大街与永兴路交会处,总建设面积210万平方米,规划分批建设住宅及学校、幼儿园、健身场地、大型商业街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其中,住宅面积规划174万平方米,首开区每平方米配售均价5600元,首批2921套住房计划于2026年8月底完工交付使用。

11.png

内蒙古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青年社区”商业街效果图

作为该项目的建设施工单位,中铁七局项目经理金晓乐介绍:“开工前期公司派专家组认真研究图纸和施工环境对项目进行全方位施工策划;公司分管领导定期对项目进行督导,公司从技术、物资、安全、现场等配足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班组人员;项目部定期组织技术方案研讨,优化施工方案和工序安排并根据现场进行动态调整,各专业穿插施工合理缩短工期。”

智慧工地打造上,中铁一局项目经理孟渭存介绍说:“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信息管理;现场配备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群塔作业智能防碰撞系统;利用 BIM 技术(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工地布置优化,利用 BIM 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对施工进度、组织安排进行动态推演。”

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项目首开区容积率<1.6、绿化率35%,户型面积约42㎡、56㎡一居室,75㎡两居室,90㎡三居室,能满足青年人多样化居住需求。

呼和浩特市青年荟建设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明介绍说:“青年社区非常注重与青年人的链接,项目案名、外立面面向青年群体征集,开工仪式现场邀请大学生到现场参与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小区名字和外立面,青年人的社区由青年人做主,首开区青年社区·青春里的案名就是青年人自己选的。我们也邀请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参与设计青年社区室内装修设计,在开工仪式活动现场,大学生们做的室内设计作品亮相,现场投票,选出心仪的室内装修风格,青年人最喜欢的奶油风、森系风等风格,也运用到青年社区项目样板间展示中。”

12.png

内蒙古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青年社区”下沉式活动广场效果图

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年社区”开工建设标志着呼和浩特市迈入“保障+商品”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2021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截至目前,全市共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1.84万套(间),录入青城住房租赁平台1.23万套(间),承租人可通过青城住房租赁APP线上“一站式”申请,对于租住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新市民、青年人,全部按照房屋租金市场指导价的70%收取。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实行租金减免政策,对无房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减免租金的30%、50%、100%(减免期限不超过60个月)。目前,已为1.5万余人提供租房保障服务。

对来呼留呼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政府发放租购房补贴,申请人可通过“呼和浩特市人才就业服务平台”网页端或“青城人才服务”微信小程序线上申请,经人社、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审核发放。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分别按月可享受租房补贴1000元、800元、500元、300元(补贴期限不超过24个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分别一次性可享受购房补贴10万元、5万元、3万元、2万元。2022年至今,全市累计发放4561人,大幅降低了高校毕业生住房成本。

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科科长韩德福介绍:“下一步,住建局将继续做好青年人才安居保障工作,积极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模式,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2025年筹集配租型保障性住房1000套,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300套,同时加大租购房补贴发放力度,健全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城市奋斗者安居梦。”

编辑:刘亚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内蒙古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2
0
相关推荐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