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房地产网
2025-09-05 11:10
房地产行业依然艰难。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已发布2025年中报的TOP50上市房企,今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984.83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增加323亿元。50家房企中,亏损者数量为33家,占比超过6成;营业收入同比下滑者的为36家,占比超过7成。这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与此同时,行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分化态势,扭亏为盈与首次亏损现象并存。有4家房企由盈转亏,包括合生创展、绿地控股、信达地产、中国奥园。其中,信达地产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6.9亿元,绿地控股净亏损35.06亿元,中国奥园净亏损88.14亿元。
有3家房企则扭转了亏损态势,今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转正,分别是远洋集团、中洲控股、大悦城控股。其中,远洋集团盈利102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53.82亿元。不过,这主要得益于境外债务重组的非现金收益支撑,并非企业经营基本盘改善。
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洗牌,艰难发展期,谁还在赚钱?
这些房企最会赚钱
地产行业,国企、央企的盈利能力在强化。TOP50上市房企中,上半年还在盈利的房企有17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共计452.72亿元,且绝大多数都是国字头企业。
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销售额均超过千亿元,稳居行业前三,这3家企业也是上半年盈利最多的企业之一,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共计231.9亿元,在还能盈利的17家房企中占比51%。
华润置地成为“盈利之王”,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8.8亿元,超过保利发展与中海地产净利润之和,同比增长16.2%;营业收入949.2亿元,同比增长19.86%,这样的成绩在行业内是罕见的。2024年,华润置地就以25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成为行业“利润之王”。
从华润置地的业务构成来看,2025年上半年开发销售型业务营业额为743.6亿元,同比增长25.8%;经常性业务合计收入205.6亿元,同比增长2.5%。
利润层面,占总营业额仅21.7%的经常性业务成了“主力军”,贡献了60.2%的核心净利润,达60.2亿元;开发销售型业务仅带来39.8亿元核心净利润,同比减少23.8%。
对此,有投资者说:“华润置地今年看来是转频道成功了。”
有房地产研究人士分析称,华润置地已从“开发销售”转向“开发与运营并举”,并培育了强大的经营性业务生态。相应地,其盈利模式也从“赚取销售额的差价”转向“赚取稳定高效的服务和运营收益”。
华润置地的经常性业务包括什么?这通常是其最具竞争力的部分,如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长租公寓等,这些业务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像“收租”一样,不受单次房产销售的影响。
华润置地的房地产销售业绩也出现下滑。2025年上半年,其合同销售金额约1103亿元,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411.9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减少11.6%及21%。这也说明,房地产市场下滑带来的业绩冲击压力,没有谁能幸免,主动“频道转换”才是应对之策。
“华润置地对全年的销售目标始终坚定信心,希望通过系统化的策略部署和高效的执行能力,继续坚持巩固行业排名前三的目标。”华润置地首席运营官陈伟在业绩会上说。
记者注意到,除国企、央企外,有3家民营房企盈利,分别是龙湖集团、滨江集团、中洲控股。其中,龙湖集团、滨江集团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达32.16亿元、18.53亿元,稳居民营房企TOP1和TOP2。
不过,相比于去年同期,龙湖集团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5.18%;滨江集团则同比增长58.87%,主要是2025年上半年交付楼盘体量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由于拿地太多,上半年新增16个土地储备项目,滨江集团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流出89.64亿元,同比减少95.52%。
远洋集团、中洲控股、大悦城控股上半年均实现扭亏为盈,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1.9亿元、1.09亿元,主要原因是远洋集团得益于债务重组,其债务重组收益达317亿元;中洲控股则主要来自卖掉子公司换钱, 这一操作直接带来2.32亿元投资收益。
对于业绩好转的原因,大悦城控股表示,主要得益于项目结算资源及周期性因素的推动,导致毛利率同比提高、毛利润总额增加,从而带动整体利润回升。
这几家房企亏了
净利润下滑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就连行业第一的保利发展,净利润也在下滑。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11亿元,同比下降63%。
上半年亏损最多的是碧桂园,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90.8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128亿元的亏损,碧桂园的亏损数额越来越大。
其次是融创中国,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了128.1亿元,不过相比去年同期149.6亿元的亏损额,出现了收窄。
曾经的行业优等生万科也在继续亏损。今年上半年,万科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19.5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额增加21.5亿元;营业收入1053亿元,同比下滑26.23%。
在万科的营业收入构成中,房地产开发业务贡献收入844.4亿元,同比减少31.57%;物业服务收入贡献170.9亿元,同比增长6.82%。
上半年,万科实现销售面积538.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91.1亿元,两者同比下降幅度均超40%。万科管理层的解释是,新盘供应较少,以存量资源去化为主。
对于业绩亏损,万科管理层解释称:一方面,受开发业务结算规模下滑和毛利率仍在低位等因素影响,随着过往高地价项目进入结算,公司毛利承受了较大压力;另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对部分资产计提了减值,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这些因素都加大了亏损。
“接下来,万科将会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统筹各类资源,全力以赴,改善管理,增收节支,降本增效,加强应收款项清收,尽力减亏,化解风险,重新回到健康发展轨道。”万科管理层表示。
部分房企去年还在盈利,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亏损。落差最大的是中国奥园,净亏损88.14亿元,去年同期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23.1亿元(包括境外债务重组收益约266.38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奥园由盈转亏是因为2024年录得境外债务重组收益。如撇除重组收益的影响,上半年亏损净额预计较2024年相应期间的亏损净额增加不超过50亿元,主要由于可供销售物业减值拨备增加、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加以及处置资产亏损增加。
信达地产上半年净亏损36.9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06亿元;绿地控股上半年净亏损35.0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2.1亿元。这些企业披露的亏损原因几乎一致,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规模减少,影响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同比下降,以及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及对外财务性投资存在减值迹象,公司相应计提减值准备等。
由于市场的持续低迷,房地产企业在销售、结转、盈利等方面均面临压力。不过,也有一些积极信号开始出现。2025年上半年,TOP100 房企拿地总额 5065.5 亿元,同比增长 33.3%,这意味着,房企在积极把握核心城市的结构性机会,通过拿地补库锁定未来主动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闻推荐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热门评论